首页 >>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庆余年 斗破苍穹 凡人修仙传 完美世界 嫡嫁千金 完美世界 蛊真人 间客 死灵法师只想种树 绝代神主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费孝通 -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全文阅读 -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txt下载 -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最新章节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

我在《损蚀冲洗下的乡土》一文的结尾说起我想提出一些怎样才能重建中国城乡有机循环的意见,并且预定了《乡土复员》这个题目。忽忽已有一个月,好像欠了一笔债似的,使我很着慌,屡次下笔都不克交卷,其间固然有许多冗杂的事务阻挠着思考,而这问题本身的复杂,也是个很重大的原因,何况当前的一切似乎还谈不到建设。破坏之动员未已,乡土复员的说法,竟带着讽刺的意味。可是话还得说回来,在一般人民对国是失望感慨之余,也没有比这个时候更需要彻底自觉,在恩怨之外,找出这空前变局的结症所在。宿疾求艾,即使并不是怎样急救灵丹,也是我们应当致力之处。虽说是书生之见,但也只有书生才能暂时在切身的烦恼之外,瞩望将来,注视这个可能的免亡之道。所以最后,我还是鼓着勇气,贡献一点较远的看法。我这几篇乡土复员论将从一个问题出发:假如我们还希望走上一条安康的道路,我们应当向哪个方向出发。至于我们怎样能走上这条路,那不是我在这几篇短论里所想讨论的了。

土地分配和民生

现在论乡土经济衰落的人,大都注目于中国的土地制度,尤其是租佃制度。租佃制度引起人的注意是有理由的,而且是现实的。一个自己没有土地,租别人土地来经营耕种的人,普通都得把正产,主要农作物的出产的一半以上,在地租的名义下,交给地主。“一半以上”正产量作为地租算不算很高呢?单凭百分比是看不出意义来的。我曾根据我自己调查的结果,用产米量和食米量的比例来说明地租的真实分量。这里不妨举出一个村子的情形来表示。在“江村”(太湖附近的一个村子)每农家经营的农场平均面积是8亩半,合1.29英亩。

每英亩产米平均约数是40蒲式耳(每蒲式耳约重67磅。这种产量,在中国一般情形说,可算是收获很丰富的了),每农家平均产米总量51.6蒲式耳。每农家人口平均是4.1,合壮丁数2.9(所谓合壮丁数是指食米量而言,依Atwater标准经我们修正后折合)。每壮丁每年平均食米量为7蒲式耳,即470磅,每家共需食米20.3蒲式耳。总产量减去食米量剩余31.3蒲式耳。如果这家的农田是租来的,租额如果是正产量的一半,合25.8蒲式耳。把地租交出后,只剩余5.5蒲式耳的米,农场上其他作物的产量依我们估计其价值约合米量10蒲式耳。这家人可以用在食米之外的消费量及农业投资只有15.5蒲式耳米等值的数目。于是问题是:这点钱够不够呢?依我的估计中国农民普通的支出各项的比例是:吃米42.5%,其他消费42.5%,农业投资15%,依这比例,这家人需28.4蒲式耳米等值的钱作吃米之外的其他费用。这个人家如果在农场之外别无其他收入,每年要缺12.9蒲式耳的米。

如果农场较大,交了地租之后,剩余可以略增。但是农场的面积一方面是限于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和人口的比例,另一方面又限于现有技术下,家有劳力所能经营的面积。我在云南农村中曾经分析过农业劳力的问题。在最忙的农期中,一夫一妻所能耕面积只有3亩强。换一句话说,他们如果要经营较大农场,在最忙的时候必须换取或雇佣劳力帮同工作。能耕面积因之也有赖于劳力的组织。在一般情形中,如果技术和劳力组织不加改进,一个农家所能经营的农田面积并不能超过现有平均农场过远。现在农场面积平均数目各地因作物及土质不同固然略有伸缩,以太湖流域说,江村的情形决非例外。

扩大农场的机会很小,这不是一个分配的问题,而是农业人口和可耕地面积比例的问题。分配是从所有权上说的,中国土地分配不平均是事实。但握有较多土地的地主通常并不是自己经营农田的。大地主还是分成了小农场出租给佃户。所以从经营着眼,如果要扩大农场,分配问题远没有技术及组织为重要,最基本的是农业人口怎样能减少的问题。

但如果说重分配既不能扩大农场,对于生产并无重大贡献,因之我们不注意这问题,那却又不对的。分配问题在民生上有极严重的影响。如我上述的情形,假如江村的农民都是自耕农,他们单靠现有的土地也足以达到“不饥不寒”的水准了。61.6蒲式耳米等值的收获可以经常支出20.3蒲式耳的吃米,20.3蒲式耳米等值的消费品,和8.4蒲式耳米等值的农业投资。另外还有12.6蒲式耳米作其他特殊费用的准备—这正是我所说的“小康水准”。

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

如果我以上的分析是正确的,在租佃制下经营小农场上的佃户并不能靠土地维持“不饥不寒”的水准,则在传统的乡土经济早应该发生土地问题了,为什么土地问题到近二三十年来才见严重呢?

乡土经济中土地问题早已存在,我想是事实;但是在传统经济中却有一道防线挡住了这潜在的问题暴露成佃户和地主中间的严重冲突。这道防线是乡土工业。关于乡土工业在传统经济中的地位,我曾一再写文论述过。简单地说,在海禁未开之前,中国人民日用消费品是自给的。中国从来不是个纯粹的农业国家,而一直有着相当发达的工业。可是传统的工业却并不集中在都市里,而分散在无数的乡村里,所以是乡土工业。各地依它的土产加工制造成消费品,日积月累,各种工业都有著名的地域。中国早年出口的生丝最有名的叫辑里丝,查海关报告还有这英文译音;辑里丝是太湖附近很小一个区域里出的丝,居然成了个中国出口生丝的别名。其他如龙井的茶、景德的瓷器、高阳的布,都属此类。这些还只是些最著名的土产,其实每个小区域,甚至许多村子都有一两样附近所熟知的土产,土产中又有很多是制造品。而制造这些土产的却是一家家的农户。轻工业中最重要的纺织,在传统中国是家庭工业。我幼年还帮助祖母纺过纱,我母亲的嫁妆里还有个织布机,“不闻机杼声”这诗句在我是极亲切的。制造工业分散在家庭里固然使中国传统工业在技术上不易进步,但却是一个传统经济中的重要事实,使普通土地不足的农家可以靠这些家庭工业里的收入,维持小康生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无敌升级王 遮天 吞噬星空 斗破苍穹 蛊真人 完美世界 诡秘之主 庆余年 凡人修仙传 完美世界 大奉打更人 斗破苍穹 吞噬星空 针锋对决 凡人修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