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庆余年 斗破苍穹 凡人修仙传 完美世界 嫡嫁千金 完美世界 蛊真人 斗罗大陆II绝世唐门 间客 大道朝天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 费孝通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全文阅读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txt下载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最新章节

《云南三村》序(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云南三村》序

日子似乎越过越快,应当做的事总是不能及时完成,堆积成山,压得使人难受。这可能是人到老年难免的苦处。以这本《云南三村》来说,我早就该编定交去出版,不料一拖已有两年,昨晚才算全部看完一遍,了却了这桩心事。

能有几天不受干扰地集中时间校阅这部稿子,可以说也是得之偶然的机遇。今年国庆节前夕,突然接到澳门东亚大学的邀请,匆匆就道,4月4日到达。东亚大学要我做的事并不多,参加一次仪式和讲一次话。但两个节目,由于中秋放假加上周末休息,拉开了好几天。由此我无意中得到了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带上这部稿子,利用这段空隙,从头阅读了一遍。

和天津人民出版社约定出版这本书已是二年多前的事了。这本书包括我和同事张之毅同志于抗战初期(1938~1942年)在云南内地农村调查的三本报告:《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和《玉村农业和商业》。其中前两本报告分别在1943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用的还是抗战时后方的土纸。第三本报告一直没有出版过。1943年我访问美国时,曾以英文把这三本报告写成Earthbound China一书,1945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收入英国Kegan Paul书局的国际社会学丛书里。

从云南内地农村调查开始时的1938年11月15日算起,到今天已接近五十年,只差一个月又三天,快整整半个世纪了。这半个世纪里,从世界到个人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自从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重新取得合法地位后,我一直有意想把我国早期社会学调查成果整理出来,重印出版,使后人能了解这门学问是怎样发展过来的,但这几年我总觉得应当做的本实在太多,大概是由于有了点年纪,精力已日见衰退,望着案头待理的一叠叠稿纸,已感到力不从心,无可奈何。此项打算未能如愿实现。

我的《江村经济》还是靠了朋支们的帮助翻译,今年方与读者见面。当时我就想到已经约定出版的《云南三村》应当接着付印。我把这意思告诉了张之毅同志时,知道他那时已在埋头校阅《玉村农业和商业》这本旧稿。他是个认真做学问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文如其人,读者在本书里就体会得到这位作者的性格。说是校阅,实是重写。这几天我阅读这本稿本,发现他从旧稿中剪下来贴在稿子上的占不到全稿的三分之一。我耐心地等待他把定稿送来,谁知道送来的却是他老病复发的信息。我去医院看他时,他已昏迷,话也没有能接上口。今年6月8日他逝世了。丧事过后,他的家属在案头找出了这一本他亲自剪贴改写的稿本,送到了我的手上。我心上一直挂着这件事,但腾不出手校阅,十分难受。

真是想不到,将近五十年前,为了油印他那本《易村手工业》,我曾一字一句地亲手刻写蜡板,过了这么半个世纪,最后还是轮到我,为了出版这本《玉村农业和商业》,又一字一句地亲自校阅他的修正稿。这段学术因缘,岂是天定?但是今昔还是有别。当年我凡是有看不清楚或不太同意的地方,总是能拉住他反复讨论、查究。而现在凡是遇到模糊的字迹,不大明白的句子时,只能独自猜度了。此情此景,在异乡明月下,令人惨然。

关于云南三村的调查经过,本书中都有交代,在这里不必多说。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在我这一生里是值得留恋的。时隔愈久,愈觉得可贵的是当时和几位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工作时,不计困苦,追求理想的那一片真情。以客观形势来说,那正是强敌压境,家乡沦陷之时,战时内地知识分子的生活条件是够严酷的了。但是谁也没有叫过苦,叫过穷,总觉得自己在做着有意义的事,吃得了苦,耐得了穷,才值得骄傲和自负。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有抱负。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鲜红的,不会忘记的。

现在很可能有人会不大明白,为什么一个所谓“学成归乡的留学生”会一头的钻入农村里去做当时社会上没有人会叫好的社会调查。《禄村农田》却的确就是这样开始的。我初次去禄村的日子离我从伦敦到达昆明时只相隔两个星期。为什么这样急不可待?《江村经济》最后一段话答复了这个问题。我当时觉得中国在抗战胜利之后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我们将建设成怎样一个国家。在抗日的战场上,我能出的力不多,但是为了解决那个更严重的问题,我有责任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多做一些准备工作,那就是科学地去认识中国社会。

我一向认为要解决具体问题必须从认清具体事实出发。对中国社会的正确认识应是解决怎样建设中国这个问题的必要前提,科学的知识来自实际的观察和系统的分析,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实事求是”。因此,实地调查具体社区里的人们生活是认识社会的入门之道。我从自己的实践中坚定了这种看法。1935至1936年的广西大瑶山调查和江苏大湖边上的江村调查是我的初步尝试。经过了在伦敦的两年学习,我一回到国土上,立刻就投入了云南内地农村的调查。这里有一股劲,一股追求知识的劲。这股劲是极可宝贵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无敌升级王 遮天 吞噬星空 斗破苍穹 蛊真人 完美世界 诡秘之主 庆余年 凡人修仙传 完美世界 大奉打更人 斗破苍穹 吞噬星空 针锋对决 凡人修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