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庆余年 斗破苍穹 凡人修仙传 完美世界 蛊真人 完美世界 斗罗大陆II绝世唐门 遮天 吞噬星空 唐砖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 费孝通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全文阅读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txt下载 -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费孝通人物随笔最新章节

清华人的一代风骚(1/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清华人的一代风骚

我今年5月渡沪,深入凉山,第一站是西昌。在面对邓海的小楼上憩息时,一位同行的朋友递给我一本薄薄的小书,是科学出版社发行的《为接朝霞顾夕阳》。那位朋友指着作者的名字问我:“西南联大的老人,你熟悉他的吧?”我一看忙着点头,突然一转念,却又怅然自思:“这样一个我一向尊敬的人怎么连他现在在哪里都说不上来了?”作者是汤佩松先生。这是他的一本回忆录。

自称是“一个清华人”的汤佩松先生现在已经是88岁的老人了,比我年长7年零10天。这不到10岁之差却把我们两人划成两辈。正因为辈分不同,加上了我又是个学医未成,在生命科学中半途掉队的人,原是无缘和汤先生相识的。当然,正如送我这本书的朋友说,我们两人曾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同事过,但他住在大普集,我住在呈贡魁阁,南北相距有一天步行的路程,相见自是不易。他的大名却早已灌入我的耳中,那是因为我的老师潘光旦先生和汤先生是莫逆之交。不仅这本回忆录的第一页中有潘先生的名字,而且汤先生在接到我托人带给他赞赏这书的口信后特地签名赠我的那本书的扉页上还写着怀念潘先生的话。

我早年对他的印象是个能文能武、多才多艺的人。当时,文指的是他能说一口好英文,武指的是他会打球。在他这本回忆录中不仅得到了证实,内涵更丰富和提高了。他在清华学堂里就是个活宝,成绩一直维持优良外又是“一个少数几名获得‘全能’奖的体育运动员”。他在球迷中名声太响,以致当时他的化学老师甚至怀疑他超人一等的实验报告是抄高班同学的旧作业,理由是:“一个在球场上出色的运动员,不可能是一个功课好的学生。”真冤枉了他。

在读到这本回忆录时,我差一点成了这位化学老师的同类人,因为在我初读这本回忆录时,竟怀疑这是不是他亲自执笔写成的,因为我不大相信一个一生在实验室里搞自然科学的学者能写出这一手动人的文章来。直到我看到他叙述从昆明复员回来写这篇《一个清华人的自白》时记下的一笔:“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从清华园本校步行到几公里外的颐和园对面(升平署)我的办公室(和宿舍)来,专门为了赞扬我这篇‘文学作品’,这是我一生中几次少有的幸遇之一!”能得到朱自清先生赏识的文才必然是货真价实的。这也说明汤先生的能文能武是高规格的。

汤先生在清华的教师中念念不忘的是马约翰老师。他说:“我在那时及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克服许多困难和挫折,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优良运动竞赛作风、态度及精神,是和在清华8年间的强迫性体育制度分不开的。具体地说,体坛巨师,已故的马约翰教授的培养起了极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所说竞赛作风、态度及精神指的就是英文中的sportsmanship和teamwork。这两个字很难翻译,而正是清华人之所以成为清华人的精神内容。

以足球来说,sportsmanship是竞赛道德,是从球员怎样对待竞赛对手来说的,要能主动的严守球规,己所不欲勿施于对方,不搞小动作,尊重裁判的裁决,不计较胜负始终全力以赴。在这种竞赛精神下才能显得出球艺,球艺是以运动道德为前提的,二者也是分不开的。Teamwork则是从球队内部队员之间的关系来说的。各个队员要能各守岗位,各尽全力,密切配合,不存个人突出之心,步步从全队整体出发,顾全大局。这两条其实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在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这种基本精神。受过良好运动员训练的人重要的是在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他所处的社会能赖以健全和发展。从这个角度去看汤先生的自传,那就能对他之所以感激马约翰先生有所领会了。

汤佩松先生的一生确是有点像一场精彩的球赛。他使出浑身解数冲向一个目标,有如球员一心一意地要把球踢进对方的球门。这个球门就是他所说的“生命的奥秘”。他一丝不苟地谨守着科学家的竞赛道德,又毫不厌烦地组成一个抱成一团的科学队伍,在困难重重中,不顾一切私人牺牲,冲在别人的前面。这个比喻像其他一切比喻一样总是有点牵强和出格的,但他在科学领域里冲锋陷阵,义无反顾,不达目的不止的劲头,完全像他在球场上踢球一般。我既是个球迷,自容易这样来体会和赞赏他在这本回忆录里写下的一生经历。

在汤先生的一生中,他的球门是清楚的,也就是说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十分自觉的。更引人入胜的是他叙述这个目标怎样逐步由模糊而明确,由动摇而坚定,由抽象而具体,由“定情”而坚贞不移。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里,他的兴趣被一个物理化学教授吸引到热力学这门学科中,又被他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老师避而不答的“愚蠢问题”播下了他一生事业的种子。这个“愚蠢问题”是发生在胚胎学班上,当他的老师刚讲完种子在萌芽过程中胚乳里无结构的淀粉质逐步转变成为有形态结构的幼苗这个变化时,他突然站起来向老师发问:“在这个形态建成过程中,无组织的有机化合物是以什么(化学、物理学)方式达到一个有形态结构的幼苗?”这是个当时生物科学里还没有人能答复的问题,甚至还没有人提出过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当着老师的面这样发问,不是有点冒失,甚至有意撞碰和捣乱么?他看到老师的窘状,不能不后悔而认为这个问题是“愚蠢”的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无敌升级王 遮天 吞噬星空 斗破苍穹 蛊真人 诡秘之主 完美世界 凡人修仙传 大奉打更人 完美世界 吞噬星空 庆余年 斗破苍穹 针锋对决 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